淮安古琴学会会长李家祥
作为渊源最为久远的一种乐器,古琴有3000年以上历史;然而,目前淮安会弹古琴的尚不足百人……身为刚成立的淮安古琴学会会长,在接受采访时,李家祥告诉记者,淮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,曾有过灿烂辉煌的古琴文明,他作为淮安琴人,有责任有义务,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,喜欢古琴。
◎谈历史:山阳琴派曾颇有影响
古琴,亦称瑶琴、玉琴、七弦琴,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、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,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,据《史记》载,古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,历来为文人阶层重视,被尊为“国乐之父”、“圣人之器”,与其他思想和艺术形式相互渗透,交相辉映,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,为“琴棋书画”四艺之首。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“琴”的前面加了个“古”字,被称作“古琴”。2003年,古琴艺术成为继昆曲之后中国第二个入选“联合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”的项目。
“淮安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,不但拥有着丰厚幽深的历史文化,还孕育了中国著名的琴派之一——山阳琴派。”李家祥说。山阳琴派早在唐、宋时期就流传甚广,至明、清之时鼎盛。据《山阳县志》所载,明朝淮安古琴大家吴归云,其字流章,“幼读书善文词”,“尝自造五音谱,凡《国风》、《雅颂》及《白云谣》、《大风歌》,汉唐以下乐府皆谱入琴中,审音察理,晰及毫厘,人以为神技”。“可以说,山阳琴派是中国古琴界的一朵耀眼的奇葩。”
◎谈学琴:学会不难,学好不易
尽管历史悠久,文化内涵深厚,但无可否认的是,在今天古琴依然是“小众文化”。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陈雷激弹奏太古遗音,让世人对古琴有所了解,但在淮安,古琴圈子仍不超过百人。李家祥表示,古琴融汇了中国古代哲学、思想、科学、文学、艺术、茶道、宗教等方方面面的知识,它们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,相辅相成。学习古琴的人,得具备一定的文学、诗词、书画等琴学周边的知识,掌握一些琴外功夫,这对于琴曲背景的理解、意境的领悟、情感的把握与音乐语言的表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“学会古琴并不难,但学好可不容易。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不是不可以学琴,但相对来讲在学习进度及难度上会大一些,弹奏的深度和层次也肯定不一样。”李家祥说。
昨日的“雅集”让更多的市民近距离接触到古琴,很多人有学习的意向。李家祥表示,学习 古琴首先要有兴趣;其次态度要端正,必须循序渐进,切忌急于求成,更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; 此外,学琴无捷径,还得勤奋刻苦。李家祥表示,他希望通过古琴学会这样的社团组织,来吸引 和聚合淮安的古琴爱好者,并通过开展古琴进校园、古琴公益讲座等活动,“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,喜欢古琴。”